找到相关内容36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忍辱多力

    。布施十方,虽有大福,福不如忍。” 又《法句经》说:“舍恚行道,忍辱最强。”   二、忍的真义   忍辱,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,而不是打不还手,...

    经证

    忍辱|功德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9152525241.html
  • 拟成立“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”之我见

    影响人类和平。   三、佛教对和平应有之使命感   在世界上现有之几大宗教之中,佛教是经过考验最为和平的宗教;最为慈悲的宗教;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宗教;也是最具哲学思想的宗教。   (一)佛教是最和平...

    李志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139330.html
  • 学佛与企业管理

    最强","领导能上能下","说了不等于做了,做了不等于做到位"等等,这一些正确的指导思想,都来源于张瑞敏先生把古典哲学与现代企业的完善结合。   海尔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142339.html
  • 忍辱多力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何者多力?忍辱最健。忍者无怨,必为人尊。 ——《四十二章经》 一、忍力最大  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「忍] ,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。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,都要甘拜下风。所以,《罗云忍辱经》说:「忍之為明,愈于日月。龙象之力,可谓盛猛,比之于忍,万万不如一。七宝之耀,凡俗所贵,然其招忧,以致灾患;忍之为宝,终始获安。布施十方,虽有大福,福不如忍。] 又《法句经》说:「舍恚行道,忍辱最强。] 二、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145046.html
  • 从微尘到宝塔——谈四阶段的人生教育

    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,我们了解:4岁至13岁这阶段的儿童少年,因其理解能力微弱,知识未开,仰赖父母尚多,然也因涉世未深,心性依然纯净,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。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...

    [新加坡]吴明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745349.html
  • 佛与众生世界的交流

    世间呈和谐  “佛”智的通达延伸出无比的创造性和可能性,佛教的博大胸怀感召着每颗心灵回归于奉献。“佛”对生命的改造可谓是终极深远的,一个真正领略佛意的智者,才会捅有最强的生命力。他可以结合任何社会形态,...

    圣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0259083.html
  • 从动物看生死根本我执

    想、思五种作用。此五种是心识必具之作用,至少具此方为心识。然此五种作用强弱之程度,则各识大相悬殊。在异熟识为最弱,在意识为最强,二者相较,如萤火之与日光。故在人类,阿赖耶识呈不可知之状态。末那是执我识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064083.html
  • 佛教的政治智慧

    东欧吹起阵阵民主风,他依旧不想改革,不放弃邪见,贪恋有权有势的风光,昧于无常的世局,和进步的民主浪潮。   另一个人叫做柯立福,曾任世界最强国家——美国詹森总统任内的国防部长,...

    刘欣如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664445.html
  • 欲与离欲

    离欲界”。二、狭义是指欲界修惑而说,如修得初禅,必须“离欲及恶不善法”。从“欲”的字义去考究,相信欲的本义,确是约欲界而说。欲界,无疑是染欲最强的,尤其是男女欲,所以称为欲界。佛经中,凡与上界烦恼相对的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268963.html
  • 李志夫:拟成立“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”之我见

    使命感    在世界上现有之几大宗教之中,佛教是经过考验最为和平的宗教;最为慈悲的宗教;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宗教;也是最具哲学思想的宗教。    (一)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。在印度历史上佛教繁荣的时代被称为&...

    李志夫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173330.html